Facebook Pixel
Searching...
简体中文
EnglishEnglish
EspañolSpanish
简体中文Chinese
FrançaisFrench
DeutschGerman
日本語Japanese
PortuguêsPortuguese
ItalianoItalian
한국어Korean
РусскийRussian
NederlandsDutch
العربيةArabic
PolskiPolish
हिन्दीHindi
Tiếng ViệtVietnamese
SvenskaSwedish
ΕλληνικάGreek
TürkçeTurkish
ไทยThai
ČeštinaCzech
RomânăRomanian
MagyarHungarian
УкраїнськаUkrainian
Bahasa IndonesiaIndonesian
DanskDanish
SuomiFinnish
БългарскиBulgarian
עבריתHebrew
NorskNorwegian
HrvatskiCroatian
CatalàCatalan
SlovenčinaSlovak
LietuviųLithuanian
SlovenščinaSlovenian
СрпскиSerbian
EestiEstonian
LatviešuLatvian
فارسیPersian
മലയാളംMalayalam
தமிழ்Tamil
اردوUrdu
Become What You Are

Become What You Are

作者 Alan W. Watts 2003 400 页数
4.08
5k+ 评分
11 分钟

重点摘要

1. 自我否定的悖论:失去自我以找到自我

“失去灵魂的人将找到它。”

核心悖论。 许多精神传统的核心存在一个深刻的悖论:要真正找到自我,必须首先失去自我。这一理念在佛教、基督教和其他神秘传统中普遍存在,暗示我们通常的自我感是一种幻觉,必须超越它才能体验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放手的实践。 这一悖论体现在自我否定或“放手”的精神实践中。它涉及释放我们对固定自我观念、欲望和期望的依附。通过放松对这些心理构造的控制,我们可以开放自己,体验更广阔和真实的生活。

放弃的结果。 当我们完全放弃自我的感觉时,我们悖论地发现了一个更深、更真实的身份。这不是自我毁灭,而是揭示我们一直存在于受条件限制的人格之下的真实本性。这个过程通常会带来解放、喜悦和与超越个体自我的某种更大存在的联系感。

2. 禅与活在当下的艺术

“完美的人使用他的心如镜;它什么都不抓住;它什么都不拒绝;它接收,但不保留。”

禅宗哲学。 禅宗佛教强调直接体验而非智力理解。它教导启蒙不是未来要达到的东西,而是当下要实现的现实。目标是培养一个完全存在并对生活展开的心灵。

实际应用。 活在当下包括:

  • 培养对我们思想、感受和感觉的正念
  • 放下对未来过度的计划和担忧
  • 释放对过去的遗憾和反思
  • 全身心投入我们正在做的任何活动,无论多么平凡

镜子心态。 禅宗理想的心态常被比作镜子——清晰、反射且不执着。这种心态如实反映现实,不受个人偏见、判断或先入之见的扭曲。通过培养这种镜子般的品质,我们可以更清晰、智慧和自发地回应生活。

3. 形而上体验的语言:超越言辞和逻辑

“以某些‘神秘主义者’的方式将宇宙接纳到自己内心,只不过是膨胀了自以为是上帝的自负,从而在强大的整体和堕落的部分之间又设立了一个对立。”

语言的局限。 神秘和形而上体验常常难以用常规描述。词语和概念本质上是二元和有限的,难以捕捉终极现实的非二元、不可言喻的本质。这种语言的局限性在传达精神真理时构成了重大挑战。

指月。 精神教义常用隐喻、公案和悖论来指向真理,而不是直接描述它。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这些教义旨在引导我们的注意力转向直接体验,而不是提供概念理解。

超越逻辑。 形而上体验常常超越普通逻辑和理性。它们邀请我们超越习惯性的思维和感知方式,开放自己对现实的更直观和整体的理解。这种转变既解放又令人迷惑,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基本假设。

4. 潜意识:重新发现内心被遗忘的神灵

“内心感受事件的非凡能力,与急于采取行动以避免感受的紧张感截然不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奇妙的适应生活的力量,不亚于流水对其流经地形的即时反应。”

内在万神殿。 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概念与古代精神传统中对人类心灵多面性的认识相似。正如古代神话讲述灵魂中的神灵和恶魔,潜意识包含着塑造我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强大力量。

整合阴影。 承认和整合我们潜意识的方面——包括我们的阴影或被压抑的特质——对于心理和精神成长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包括:

  • 面对我们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 接受并转化我们的“负面”特质
  • 认识到我们的本能和情感中的智慧和潜力

适应性潜意识。 我们的潜意识拥有非凡的智慧和适应性。通过学习信任和与我们的潜意识过程合作,而不是总是试图有意识地控制它们,我们可以利用更深层次的创造力、直觉和韧性。

5. 拥抱无常:通向精神自由的道路

“生命只存在于此刻,而在这一刻它是无限和永恒的。因为当下是无限小的;在我们测量它之前,它已经消失了,但它却永远存在。”

无常的本质。 佛教教导所有现象都是无常的,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包括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和外部世界的一切。认识并接受这一存在的基本真理是精神解放的关键。

放下依附。 我们的痛苦往往源于我们对本质上无常的事物的依附。通过培养一种不执着的心态,我们可以:

  • 减少对变化和失去的焦虑
  • 更充分地欣赏当下
  • 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培养更大的平静

流动中的自由。 悖论地,拥抱无常可以带来深刻的自由和生机感。当我们停止抵抗变化的流动时,我们可以更优雅地随生活的潮流而动,在不断展开的当下找到喜悦和意义。

6. 菩萨理想:佛教中的慈悲与服务

“众生无边誓愿度尽;”

慈悲之路。 菩萨理想代表了佛教中慈悲的巅峰。菩萨是指那些已经获得启蒙,但选择留在世间帮助所有众生实现解脱的人。这一理想强调,真正的精神实现与慈悲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普遍的相互联系。 菩萨誓愿根植于对所有众生基本相互联系的认识。这种观点认为:

  • 我们自己的解脱与所有众生的解脱密切相关
  • 每一个善行都会波及整体
  • 自我与他人之间没有最终的分离

实际应用。 实践菩萨理想包括:

  • 培养对所有众生的无边慈悲
  • 以巧妙的方式减轻痛苦
  •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服务他人
  • 在所有行动中平衡智慧与慈悲

7. 佛教中的信仰与行为:自力与他力的平衡

“生于阿弥陀佛的净土意味着获得启蒙——这两个术语完全同义。净土生活的最终目的是启蒙,而不是救赎。”

两种方法。 佛教包含自力(jiriki)和他力(tariki)两种精神实践方法。自力方法强调个人努力和纪律,而他力方法依赖于神圣存在(如净土佛教中的阿弥陀佛)的恩典或慈悲。

互补的道路。 这两种方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而是可以被视为互补的。努力与恩典、纪律与放手之间的平衡可以根据个人和具体的佛教传统而有所不同。

超越二元。 在最深层次上,自力与他力的区别消失了。在高级佛教哲学的非二元视角中,修行者与启蒙的源头之间最终没有分离。努力与恩典之间的表面选择在佛性实现中被超越。

8. 非二元性:在精神实践中超越对立

“涅槃对那些知道它的人来说是未知的,对那些完全不知道它的人来说是已知的。”

超越对立。 非二元性是许多精神传统中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在大乘佛教中。它指向超越所有概念对立的终极真理,如自我与他人、善与恶或启蒙与无明。

悖论智慧。 非二元教义常常使用悖论来超越概念思维的局限。一些关键的非二元见解包括:

  • 轮回(痛苦的循环)本身就是涅槃(解脱)
  • 普通心即是佛心
  • 没有什么可获得的,因为我们已经是完整的

实际意义。 在实践中拥抱非二元性包括:

  • 放下对经验进行判断或分类的需要
  • 培养对所有现象的平静
  • 认识到当下的内在完整性
  • 在精神实践中超越寻求者与被寻求者的二元性

9. 日常心即是通向启蒙的道路

“你自己如你所是——那就是佛法。”

平凡即非凡。 许多佛教传统,特别是禅宗,强调启蒙并不与我们的日常经验分离。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使用的心灵本身就是佛心,只要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

没有特殊状态。 这一教义反对启蒙是某种特殊、改变的意识状态的观点。相反,它表明真正的觉醒在于看到我们日常经验的神圣性和完整性,正如它所是。

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认识到日常心即是道路包括:

  • 将正念带入日常活动
  • 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中培养存在感和参与感
  • 放下对非凡体验的追求
  • 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找到奇迹和深度

10. 道德行为作为精神觉醒的自然结果

“如果有人认为菩提是可以获得的东西,是可以在其中进行纪律的东西,那个人犯了自傲。”

超越道德规则。 高级佛教哲学常常谈论启蒙超越善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觉醒的人会不道德地行事。相反,他们的行为自然与最高善相一致,而不受僵化道德规范的约束。

自发的美德。 随着觉悟的加深,慈悲和道德行为自发地从以下方面产生:

  • 对所有众生相互联系的清晰感知
  • 没有需要保护或提升的独立自我
  • 对他人福祉的自然同情和关怀

自由与责任。 真正的精神自由包括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道德行事的自由。这悖论地导致了更大的责任感和对世界的关怀,因为一个人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影响到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整体。

最后更新日期:

评论

4.08 满分 5
平均评分来自 5k+ 来自Goodreads和亚马逊的评分.

艾伦·瓦茨的《成为你自己》获得了大多数正面评价,读者们欣赏他对东方哲学的通俗易懂的阐述。许多人认为这本书富有洞见和启发性,赞扬瓦茨能够简单地传达复杂的思想。这本散文集被认为发人深省,鼓励读者活在当下,拥抱真实的自我。一些评论者指出散文之间存在重复和不一致,但总体而言,这本书因其智慧和对生活的独特视角而受到重视。

Your rating:

关于作者

艾伦·威尔逊·沃茨是一位英国哲学家和作家,以向西方观众解释和普及东方哲学而闻名。他拥有神学和神学高级学位,撰写了超过25本关于个人身份、现实、意识和追求幸福等主题的书籍。沃茨的作品将科学知识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教义相结合。他独特的视角和传达复杂思想的能力使他成为比较宗教和哲学领域的影响力人物。沃茨的著作和讲座继续激励着那些寻求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本质有更深理解的读者和听众。

Other books by Alan W. Watts

0:00
-0:00
1x
Dan
Andrew
Michelle
Lauren
Select Speed
1.0×
+
200 words per minute
Create a free account to unlock:
Bookmarks – save your favorite books
History – revisit books later
Ratings – rate books & see your ratings
Unlock unlimited listening
Your first week's on us!
Today: Get Instant Access
Listen to full summaries of 73,530 books. That's 12,000+ hours of audio!
Day 4: Trial Reminder
We'll send you a notification that your trial is ending soon.
Day 7: Your subscription begins
You'll be charged on Nov 30,
cancel anytime before.
Compare Features Free Pro
Read full text summaries
Summaries are free to read for everyone
Listen to summaries
12,000+ hours of audio
Unlimited Bookmarks
Free users are limited to 10
Unlimited History
Free users are limited to 10
What our users say
30,000+ readers
“...I can 10x the number of books I can read...”
“...exceptionally accurate, engaging, and beautifully presented...”
“...better than any amazon review when I'm making a book-buying decision...”
Save 62%
Yearly
$119.88 $44.99/yr
$3.75/mo
Monthly
$9.99/mo
Try Free & Unlock
7 days free, then $44.99/year. Cancel anytime.
Settings
Appea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