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摘要
1. 犹太历史到美国黑人经历的贫民区概念演变
“五百年前,即1516年,威尼斯当局要求该市的犹太人居住在一个被墙围起来的岛上。威尼斯因此成为第一个具有今天空间限制含义的贫民区。”
术语的起源。 “贫民区”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威尼斯,用来描述封闭的犹太区。几个世纪以来,它演变成指代欧洲城市中各种隔离的族裔飞地。在20世纪,这个术语被非裔美国人采用,用来描述他们在美国的隔离城市社区。
意义的变化。 贫民区的概念在从犹太人到黑人的背景中发生了转变:
- 对犹太人来说:最初是相对自治和文化保存的地方,后来成为压迫的场所
- 对黑人来说:既是文化活力的空间,也是系统性劣势的空间
- 共同点:基于种族/族裔的非自愿隔离
2. 二战后学者将黑人贫民区与纳粹压迫联系起来
“如果我的课程在普林斯顿历史上早些时候开设,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之前,它与黑人毫无关系,也没有人会期望它会有关系。相反,讲师会专注于犹太人。”
纳粹影响。 二战后,黑人知识分子和活动家将纳粹贫民区与美国黑人社区进行比较,以突出隔离的不公正。这种比较之所以有力,是因为:
- 它唤起了对纳粹暴行的全球恐惧
- 它将黑人美国人定位为“美国的犹太人”,应得到道德上的考虑
- 它强调了黑人城市隔离的非自愿和压迫性质
话语的转变。 这种修辞上的转变标志着对贫民区概念化的重大变化:
- 二战前:贫民区被视为自愿的族裔飞地
- 二战后:贫民区被框定为不公正的监禁和控制场所
3. 限制性契约和种族主义创造了黑人贫民区
“限制性契约人为地造成了黑人贫民区。德雷克和凯顿因此打破了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假设,即种族和族裔群体的分布是自然现象。”
制度性种族主义。 美国城市中的黑人贫民区不是自然迁移模式或自愿聚集的结果,而是有意的政策和做法的结果:
- 限制性契约:禁止向黑人出售房产的法律协议
- 红线区:歧视性的抵押贷款发放做法
- 公共住房政策:将低收入住房集中在特定区域
- 白人逃离:白人居民大规模逃离融合的社区
挑战假设。 像德雷克和凯顿这样的学者证明,贫民区的形成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这与早期的社会学理论相矛盾。这将焦点转向制度性种族主义和制度性障碍,作为黑人城市隔离的根本原因。
4. 贫民区既孕育了文化活力也带来了系统性劣势
“对克拉克来说,黑人贫民区更有意义的是一种北美发明,一种与欧洲或甚至美国南部以前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多少共同点的存在方式。”
双重性质。 黑人贫民区具有复杂的双重性:
- 文化丰富:充满活力的音乐、艺术、文学和社区机构
- 结构性压迫:有限的经济机会,低劣的住房和服务
随时间变化。 这些方面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
- 20世纪初:更强调文化自治和社区力量
- 20世纪中期:越来越关注系统性劣势和社会问题
独特特征。 肯尼斯·克拉克认为,美国黑人贫民区与早期形式不同:
- 代际传递:与移民飞地不同,跨代逃离困难
- 全面影响: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教育到就业
- 心理损害:造成自卑和绝望的感觉
5. 社会科学家争论贫民区贫困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默达尔错了。美国种族关系的悲剧在于没有美国困境。白人美国人并没有因其对美国信条的奉献与其实际行为之间的冲突而感到撕裂和折磨。”
竞争理论。 社会科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来说明贫民区贫困的持续存在:
- 冈纳·默达尔:美国理想与种族主义实践之间的冲突
- 奥斯卡·刘易斯:“贫困文化”代代相传
- 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黑人家庭结构的破裂
- 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经济重组和空间错配
政策影响。 这些理论导致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 默达尔:呼吁白人的良心和美国价值观
- 刘易斯:文化干预和教育
- 莫伊尼汉:加强黑人家庭结构
- 威尔逊:创造就业和经济发展
不断演变的辩论。 讨论从对白人道德觉醒的乐观转向对贫民区形成和持续的结构性和经济分析。
6. 威尔逊认为阶级超过种族决定黑人结果
“威尔逊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在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机会在增加,但那些缺乏培训的人仍然被限制在低工资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阶级重于种族。 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在《种族重要性的下降》(1978)中提出的有争议的论点认为,社会阶级比种族在决定黑人美国人的生活结果方面变得更为重要。
关键点:
- 经济重组为受过教育的黑人创造了新的机会
- 无技能的黑人面临日益增加的失业和贫困
- 中产阶级黑人能够离开贫民区,集中贫困
- 黑人社区按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褒贬不一。 威尔逊的论点:
- 因强调种族不平等中的经济因素而受到赞扬
- 因可能淡化持续的种族歧视而受到批评
- 在塑造关于城市贫困的政策辩论中具有影响力
7. 空间错配和集中贫困定义了现代贫民区
“对威尔逊来说,贫民区是一个‘城市黑人人口中最不利群体的比例过高’的空间。”
空间错配。 约翰·凯恩的理论强调了工作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贫民区居民:
- 制造业工作转移到郊区
- 新的服务业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
- 缺乏交通工具限制了对郊区工作的访问
- 结果:内城贫民区的高失业率
集中效应。 威尔逊强调了集中贫困带来的额外问题:
- 缺乏榜样和社会网络
- 质量学校和服务的有限访问
- 更高的犯罪率和社会混乱
- 与贫民区地址相关的污名
这些因素为贫民区居民创造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劣势循环。
8. 改善或分散贫民区的努力结果不一
“加拿大的承诺社区方法也推进了威尔逊在其1987年书《真正的弱势群体》中所呼吁的‘隐藏议程’。”
基于地点的举措。 像哈莱姆儿童区这样的项目旨在改善贫民区内的条件:
- 从“摇篮到职业”的综合服务
- 关注教育、健康和社区发展
- 一些有希望的结果,但对可扩展性存在疑问
流动性计划。 帮助居民搬到更好社区的努力:
- 搬迁机会实验显示出混合结果
- 短期干扰与潜在的长期利益
- 关于是改善贫民区还是帮助人们离开它们的辩论
政策挑战。 解决贫民区贫困面临的障碍:
- 对大规模干预的政治意愿有限
- 平衡基于地点和基于人的方法的难度
- 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持续存在
9. 贫民区成为控制增加和繁荣减少的场所
“对于美国黑人贫民区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繁荣减少,病态增加;它失去了很多自治权,变得受到更多的外部控制。”
控制增加。 20世纪末/21世纪初,贫民区的外部干预增加:
- 加强的警察和监视
- 毒品战争和大规模监禁
- 福利改革和对受益人的增加监控
自治减少。 减少社区自决的因素:
- 中产阶级居民和机构的流失
- 社会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系统的侵蚀
- 学校、社会服务和发展的外部控制
历史转变。 这代表了与早期时期的转变:
- 20世纪初/中期:贫民区既是压迫的场所也是文化活力的场所
- 20世纪末/21世纪初:贫民区越来越以外部控制和社会功能失调为特征
最后更新日期:
评论
贫民区由米切尔·杜内尔探讨了“贫民区”一词从16世纪威尼斯到现代美国的历史和社会学。读者发现这本书信息丰富,但有时内容较为晦涩和学术化。许多人欣赏杜内尔对社会学家如何研究和定义贫民区的分析,特别是与非裔美国人社区相关的部分。一些人批评这本书对黑人贫民区的关注过于狭隘,而另一些人则赞扬其发人深省的见解。总体而言,评论者认为这本书对理解美国的种族、贫困和城市隔离具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