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摘要
1. 认识自我重要性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我们曾经经历的所有痛苦,我们现在经历的所有痛苦,以及我们将来会经历的所有痛苦,都是源于自我重要性。”
自我重要性是敌人。 我们对一个小的、独立的自我的执着是所有痛苦和问题的根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表现为“贪、嗔、痴、慢、疑”五毒。通过不断放纵我们的自我,我们为自己和他人延续了痛苦的循环。
认识到幻觉。 我们紧紧抓住的自我实际上并不存在于任何坚固的形式中。当我们仔细审视我们的心灵和身体时,我们发现没有永久、不变的本质。我们的自我感更像是一个有用的虚构——在世界上运作是必要的,但最终是空无自性的。
培养批判性智慧。 定期反思自我重要性如何在你的生活和关系中造成伤害。注意它如何导致痛苦的情绪、破坏性的行为以及错失真正联系和幸福的机会。这种觉察是松开自我执着的第一步。
2. 练习同理心:交换自我与他人
“简而言之,我们应该做一切正确的事情,作为修行者和我们所处社区的成员。”
逆转你的习惯倾向。 同理心,或“给予和接受”,是一种强大的冥想练习,用于培养同情心和减少自我中心。当你吸气时,想象自己承受他人的痛苦。当你呼气时,将你的幸福和健康送给他们。
从可接触的开始。 从与你最亲近的人开始练习——家人、朋友和社区成员。逐渐将你的同情心扩展到中立的人、困难的人,最终包括所有有情众生。记住,所有众生和你一样,都希望幸福并远离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同理心。 除了正式的冥想,寻找机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交换自我与他人:
- 当你痛苦时,想到其他经历类似痛苦的人
- 当你快乐时,希望他人也能分享这种快乐
- 在冲突中,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 无期待地进行随机的善行
3. 将逆境转化为觉悟之道
“当我们这样审视时,我们意识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战胜我们的障碍。我们的心需要胜利,因为如果不这样,我们将回到普通的自我重要状态。”
将困难视为机会。 面对挑战时,抵制简单地希望它们消失的冲动。相反,将它们视为练习耐心、同情和智慧的宝贵机会。如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障碍都可以成为你精神成长的燃料。
应用三种方法:
- 相对菩提心:利用逆境增加对他人痛苦的同情
- 绝对菩提心:认识到快乐和痛苦的空性、梦幻般的本质
- 特殊修行:积累功德,忏悔过错,供养和祈求支持
培养感恩之心。 尝试感激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尤其是那些困难的人和情况。他们是你觉醒之路上最伟大的老师。
4. 培养菩提心:觉醒之心
“当我们看到自己心中的内容时,我们也在看到世界的心。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痛苦,这种洞察力就会转化为对世界的同情。”
发展菩提心的两个方面:
- 相对:为了所有众生的利益而发愿成佛
- 绝对:直接洞察一切现象的空性
练习四无量心:
- 慈心:愿所有众生幸福
- 悲心:愿所有众生远离痛苦
- 喜心:为他人的幸福和好运感到高兴
- 舍心:对所有众生保持平等、无偏的态度
将其作为生活方式。 将每一个行动都注入利益他人的意图。将你积极行为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的觉悟。逐渐扩展你的关怀圈,直到涵盖整个宇宙。
5. 在生活和死亡中应用五力
“这些力量总结了作为修行圣法的许多基本指导的统一要点。”
日常修行的五力:
- 动机:设定明确的意图来培养菩提心
- 熟悉:持续训练同情心和智慧
- 善种:通过积极的行为积累功德
- 忏悔:认识并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 愿望:将所有努力回向给所有众生的利益
在临终时应用:
- 无执着地赠送财物
- 为未来的生命做愿望祈祷
- 通过理解空性克服恐惧
- 保持菩提心作为核心动机
- 安住于超越概念的心性
现在就准备。 不要等到临终时才开始这种修行。在你的一生中熟悉这些力量,以便在你最需要它们时,它们成为第二天性。
6. 训练绝对和相对菩提心
“绝对菩提心不会在初学者的心流中产生。但相对菩提心,如果他们训练它,必定会生起。”
绝对菩提心的修行:
- 将一切现象视为梦幻般的幻象
- 审视觉知的未生本性
- 安住于阿赖耶(基础意识)
- 在后修中,保持空性的见地
相对菩提心的修行:
- 冥想自他平等
- 练习同理心(给予和接受)
- 将三毒转化为美德
- 在所有日常活动中应用菩提心
平衡两者。 虽然绝对菩提心是最终目标,但大多数修行者需要从相对修行开始,以培养同情心和减少自我执着。随着理解的加深,这两个方面自然会相互补充和加强。
7. 接受心灵训练的承诺和指导原则
“不要停留在误解中。”
关键承诺:
- 始终训练三大原则:遵守誓言,避免不考虑他人的行为,放弃偏见
- 在保持自然的同时转变你的态度
- 不要谈论他人的过错
- 不要争论或等待伏击
- 不要转移责任或利用他人的弱点
基本指导原则:
- 用一个修行(菩提心)处理一切
- 对即时和长期结果都要有耐心
- 即使分心也要保持修行
- 全心全意地训练,不要断断续续
- 通过分析和冥想解脱自己
衡量你的进步。 寻找日常生活中自我重要性减少和同情心增加的迹象。依靠你自己的诚实自我评估,而不是外界的赞扬或批评。
最后更新日期:
评论
《智慧之心》因其对洛绒教义和佛教原则的通俗解释而备受读者好评。评论者赞赏作者以温和的方式处理自我重要性问题并培养同情心。许多人认为这本书富有洞察力、实用且适用于当代西方背景。一些读者指出它在理解菩萨愿和实践同情心方面的价值。虽然大多数人给它打了5星,但也有少数批评者提到佛教和写作风格的某些过时之处。总体而言,读者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在培养同情心和无私精神方面提供了智慧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