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摘要
1. 无意义工作的普遍性及其定义
无意义工作是一种完全没有意义、不必要或有害的有偿就业形式,即使是员工自己也无法为其存在辩护,尽管作为就业条件的一部分,员工感到有义务假装情况并非如此。
普遍现象: 无意义工作在现代经济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调查显示,富裕国家中多达37-40%的工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毫无意义。这些工作通常存在于:
- 企业官僚机构
- 金融服务
- 行政角色
- 中层管理职位
无意义工作的特征:
- 对社会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 可以被消除而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后果
- 通常涉及假装工作或创造不必要的任务
- 相比于社会有价值的工作,往往报酬较高
无意义工作的激增与经济理论相矛盾,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竞争应消除不必要的职位。这一悖论指向我们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2. 五种类型的无意义工作:跟班、打手、补漏工、打勾者和任务主管
我会说,平均每三到四个月,开发团队会获得一个节目委托。这完全是无意义的。
跟班: 存在的目的是让别人看起来或感觉重要
- 没有实际工作的接待员
- 不必要的行政助理
- 有对讲机的建筑物中的门卫
打手: 涉及攻击或操纵的工作
- 电话推销员
- 企业律师
- 说客
补漏工: 解决不应该存在的问题
- 修复设计不良系统的IT专业人员
- 纠正上级错误的员工
打勾者: 创造做事的假象
- 银行的风险管理专业人员
- 企业合规官
- 某些形式的中层管理
任务主管: 为他人分配或创造工作
- 不必要的监督员
- 为下属发明无意义任务的经理
这些类别经常重叠,许多无意义工作结合了多种类型的元素。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最终不必要或适得其反的工作。
3. 无意义工作造成心理伤害和道德困惑
我感到焦虑,因为我认为随时有人会意识到,如果我不在这里,什么都不会改变,他们可以省下这笔钱。
心理影响: 拥有无意义的工作可能导致:
- 抑郁和焦虑
- 自尊心丧失
- 无价值感
- 假装工作的压力
道德困惑: 从事无意义工作的员工经常经历:
- 价值观与行为之间的认知失调
- 对于接受无意义工作的报酬感到内疚
- 对从事社会有价值工作的人的怨恨
- 对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困惑
无意义工作的心理负担超出了工作场所,影响个人关系和整体生活满意度。许多员工报告感到被困,无法离开他们高薪但无意义的职位,因为财务义务或社会期望。
4. 悖论:人们讨厌无意义的工作但相信工作是一种美德
如果你没有通过有偿工作摧毁你的身心,你就没有正确地生活。
工作伦理矛盾: 社会重视辛勤工作和就业,即使工作本身毫无意义。这导致:
- 人们即使在无意义的工作中也感到不工作有罪
- 认为任何工作都比没有工作好
- 抵制缩短工作周或普遍基本收入等想法
历史背景:
- 新教工作伦理:工作作为一种道德和宗教义务
- 工业革命:强调生产力和时间纪律
- 后工业经济:向服务和信息工作的转变
这种悖论创造了一个人们在无意义的工作中痛苦但感到有道德义务继续工作的局面。它还导致了对可能减少无意义工作的政策的政治抵制。
5. 管理封建主义和无意义工作的激增
统治阶级已经发现,一个幸福且高效的有闲时间的群体是致命的威胁。
管理封建主义: 一种系统,其中:
- 权力和地位来自于控制下属
- 公司创造不必要的管理层级
- 效率不如维持等级制度重要
无意义工作激增的原因:
- 经济金融化
- 行政和监管官僚机构的增长
- 重视外表而非实质的企业文化
- 维持充分就业的政治压力
这个系统通过创造新的无意义工作层级来证明更高层职位的存在是合理的。它还通过让劳动力忙碌而不太可能挑战现有的权力结构来维持自身。
6. 社会价值与报酬之间的反向关系
一个人的工作对他人越明显有益,他的报酬就越低。
价值悖论: 对社会有最直接积极影响的工作往往报酬最低:
- 教师
- 护士
- 社会工作者
- 环卫工人
高薪、低社会价值的工作:
- 金融交易员
- 企业律师
- 营销主管
- 许多形式的中层管理
这种反向关系产生了怨恨和道德困惑。它还增加了消除无意义工作的难度,因为那些在高薪但社会无用职位上的人有维持现状的既得利益。
7. 普遍基本收入作为解决无意义工作的潜在方案
如果实行普遍基本收入,很难想象像安妮这样的工作会继续存在。
普遍基本收入的好处:
- 消除纯粹为了生存而工作的需要
- 让人们追求有意义的工作或教育
- 减少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权力不平衡
- 可能消除许多无意义的工作
实施普遍基本收入的挑战:
- 来自当前系统受益者的政治阻力
- 对融资和通货膨胀的担忧
- 对工作作为美德的文化依附
普遍基本收入可以通过让人们拒绝无意义的工作而不冒贫困风险,从根本上重塑劳动力市场。这可能导致根据实际社会效用而非占用时间或维持等级制度来重新评估工作。
最后更新日期:
评论
《狗屁工作:一种理论》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无意义工作的普遍存在。格雷伯认为,许多工作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提出37-40%的工作是“狗屁工作”。书中对这些工作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它们对工人心理的影响。虽然一些读者认为这本书富有洞察力且发人深省,但也有人批评其依赖轶事证据,缺乏有力的分析。这个概念引起了许多经历过无意义工作的读者的共鸣,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本书可以更简洁,并提供更明确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