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摘要
1. 伊甸园之后的生活:理解我们与上帝破裂的关系
“恐惧和控制是所有人类宗教的基础。”
人类的状况。 在伊甸园堕落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充满混乱、丑陋和匮乏的世界。这种新现实在我们心中滋生了恐惧,促使我们寻求控制来减轻焦虑。然而,我们的控制尝试最终是徒劳的,往往是破坏性的。
宗教的回应。 各种形式的宗教作为试图重新控制我们混乱世界的尝试而出现。这些方法虽然看似多样,但都源于同样的恐惧和控制欲望。它们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宇宙中提供了安全和可预测性的幻觉。
恢复的需要。 我们与上帝破裂的关系无法通过我们自己的控制努力来修复。相反,我们需要在与上帝的关系中进行根本性的转变——从恐惧驱动的操纵尝试转向恢复我们原本被创造来享受的亲密交流。
2. 四种姿态:人们与上帝关系的常见方式
“就像拉文纳的游客,许多人带着巨大的期望进入基督教信仰。他们听说过欢庆和救赎的故事,听说过克服这个世界并以难以言喻的方式体验神圣的力量。但一旦进入基督教的古老殿堂,许多人感到失望。”
理解姿态。 作者识别了人们与上帝关系的四种常见方式:
- 在上帝之下的生活:通过顺服来取悦上帝
- 在上帝之上的生活:试图利用神圣原则而不建立关系
- 从上帝而来的生活:将上帝视为祝福和利益的来源
- 为上帝而活的生活:在为上帝的国度成就事情中找到目的
每种方法的局限性。 虽然每种姿态都包含一些真理,但它们都未能达到上帝希望与我们建立的完整关系。它们常常导致失望、倦怠或对上帝性格的扭曲看法。
缺失的元素。 这些姿态缺乏的是与上帝本身的真正亲密交流。它们关注的是我们能从上帝那里得到什么或为上帝做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与上帝同在并享受他的存在。
3. 在上帝之下的生活:通过顺服控制的幻觉
“增加困境的是,确保我的安全或我社区的安全,往往需要寻求对其他人和社区的控制。为了我有足够的,你必须有更少。这导致了冲突、战争和更多的恐惧。”
规则的吸引力。 生活在“上帝之下”吸引了我们对明确界限和控制感的渴望。如果我们遵守规则,我们相信,上帝会祝福我们并保护我们免受伤害。这种方法常常导致律法主义和我们与上帝关系的交易性看法。
表现的负担。 这种姿态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要求他们保持完美的顺服。它可能导致:
- 对未能达标的持续焦虑
- 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人的评判
- 对上帝的扭曲看法,认为他是一个严厉的任务主
控制的失败。 最终,生活在“上帝之下”未能提供它所承诺的控制。我们无法通过顺服操纵上帝,而我们的尝试往往导致更大的恐惧和与他人的冲突。
4. 在上帝之上的生活:没有关系的原则的欺骗
“如果他已经给了你手表,为什么还要维持与制表师的关系?”
原则的吸引力。 “在上帝之上”的姿态认为宇宙由不变的法律或原则所支配。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环境并取得成功。这种方法常常将圣经简化为生活手册,而不是认识上帝的途径。
自给自足的幻觉。 这种姿态可能导致:
- 对上帝的自主感
- 对我们管理生活能力的过度自信
- 忽视祷告和对上帝的真正依赖
知识的局限性。 虽然原则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它们不能取代与上帝的活生生的关系。这种方法未能解决人类内心更深的渴望,尽管表面上看似成功,但常常让人感到空虚。
5. 从上帝而来的生活:消费主义基督教的空虚
“从上帝而来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通过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接受上帝的祝福和礼物上,我们就像故事中傲慢的年轻人一样——我们重视上帝能为我们做什么,而不是上帝本身。”
消费者心态。 我们的消费文化深深影响了许多人对信仰的态度。上帝成为一个神圣的自动售货机,存在的目的是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愿望。这种姿态将信仰简化为交易而不是关系。
自我中心的危险。 生活“从上帝而来”可能导致:
- 一种权利感
- 当上帝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的失望
- 在困难时期崩溃的浅薄信仰
物质主义的空虚。 虽然上帝确实祝福我们并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将这作为我们信仰的焦点会让我们在灵性上营养不良。我们被创造不仅仅是为了接受;我们是为了与上帝本身的交流而被造的。
6. 为上帝而活的生活:使命驱动信仰的负担
“如果我们要冒险,要自由,在空中,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知道有一个接球手。我们必须知道,当我们从一切中下来时,我们会被接住,我们会安全。伟大的英雄是最不显眼的。信任接球手。”
目的的吸引力。 生活“为上帝而活”专注于为他的国度成就伟大的事情。这种姿态常常强调牺牲、服务和影响力。虽然这些是高尚的追求,但当它们与真正的与上帝的关系分离时,它们可能成为负担。
倦怠的危险。 这种方法可能导致:
- 持续的努力和不足感
- 将我们的价值等同于我们的成就
- 忽视我们自己的灵性健康和与上帝的亲密关系
人类努力的局限性。 虽然上帝确实呼召我们参与他的使命,但我们的主要身份不是在于我们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在于我们与他的关系。我们的工作是从与上帝的交流中流淌出来的,而不是作为赢得他的爱或认可的手段。
7. 与上帝同在的生活:重新发现交流作为我们的真正目的
“上帝原本打算让人类与他一起生活和统治地球,这在圣经的最后几章中也有所展示。”
基督教的核心。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是在上帝之下、之上、从上帝而来或为上帝而活,而是与上帝同在。这是上帝在创造时的原本意图,也是他对人类的最终目的。
恢复关系。 与上帝同在的生活包括:
- 珍惜上帝胜过一切
- 通过基督与他联合
-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他的存在
存在的变革力量。 当我们真正与上帝同在生活时,一切都会改变。我们的恐惧被平息,我们的身份得到保障,我们找到爱他人如同被爱那样的力量。
8. 信仰:放弃控制并拥抱信任
“完美的爱驱除恐惧。”
真正信仰的本质。 圣经中的信仰不是关于确定性或控制,而是关于信任和放弃。它是愿意放弃我们管理生活的尝试,而是依靠上帝的良善和爱。
克服恐惧。 信仰使我们能够:
- 勇敢面对不确定性
- 放开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
- 体验来自知道我们被上帝掌握的平安
信任的旅程。 发展这种信仰是一个过程。它常常涉及怀疑和挣扎的时刻,但随着我们体验到上帝的信实,我们信任他的能力也会增长。
9. 希望:在上帝的存在中找到目的
“希望是确信尽管我们可能看到和经历什么,一切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在混乱中有秩序;有一个故事推动一切走向高潮。”
真正希望的来源。 基督教的希望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基于上帝的性格和应许的自信期望。它植根于相信上帝与我们同在,并在混乱中实现他的目的。
希望的变革力量。 带着希望生活使我们能够:
- 在困难环境中找到意义
- 在面对挫折时保持视角
- 无论外部情况如何,都能带着目的和喜悦生活
培养希望。 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希望:
- 定期接触上帝的话语
- 记住上帝过去的信实
- 参与基督教社区,强化我们的希望
10. 爱:与上帝同在生活的终极表达
“爱永不止息。至于预言,它们将过去;至于方言,它们将停止;至于知识,它将过去。因为我们知道的有限,我们预言的也有限,但当完全的来到,有限的将过去。”
爱的中心地位。 爱不仅仅是基督徒生活的一个方面;它是与上帝同在生活的终极表达。它是当一切都消逝时仍然存在的东西。
爱的来源。 我们爱他人的能力源于体验上帝对我们的爱。当我们与上帝交流并接受他的爱时,我们被转变并有能力无私地爱他人。
爱的永恒本质。 虽然其他属灵的恩赐和经历是暂时的,但爱永远长存。它是上帝性格最清晰的反映,也是我们真正与他交流的最确凿标志。
最后更新日期:
评论
《与神同在》由斯凯·杰萨尼撰写,探讨了与神相处的五种姿态:在神之下、在神之上、从神而来、为神而活以及与神同在。读者们称赞这本书对常见信仰方式的深刻分析,以及其对“与神同在”生活方式的有力论证。许多人认为这本书具有变革性,挑战了他们对基督教的理解,并提供了与神交流的新视角。尽管有些人觉得实际应用有限,但大多数评论者高度推荐这本书,认为其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发人深省,并有可能重塑人与神的关系。